1、实验应在超净工作台或者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2、实验的过程中选择尺寸的手套并能及时更换,在进出不同实验区域或进行模板操作后都应更换实验服、口罩、帽子及手套,以避免不同实验区交叉污染;
3、装有PCR试剂的反应管在打开之前应先瞬时离心,将管壁及管盖上的液体离至管底,降低污染手套或加样器的风险;谨慎开启反应管,防止管内液体溅出或形成气溶胶导致污染;需要高温加热的样本,可采用封口膜进行PCR管盖密封,避免管盖应受热而发生弹开;
4、吸加试剂和模板的操作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遵守“慢吸快打”原则,尽量一次性完成,忌多次抽吸,以避免气溶胶产生的交叉污染;
5、PCR试剂建议小量分装,以减少反复冻融、重复取样次数和反复使用过程中的试剂污染;多样本PCR反应时,先配制反应混合液分装至反应管中,加入样本核酸,请勿同时开盖,尽量保证单人单管,实现完全闭管操作;
6、实验试剂应与样品和PCR产物分开保存,不应放于同处;
7、PCR扩增实验完成后及时将反应管取出,用一次性手套或者塑封袋将产物反应管包裹丢弃,保证管盖紧闭;
8、实验室自配试剂(去离子水、缓冲液等)和所有使用器具在使用之前均应高压灭菌或紫外杀菌,尖、反应管等实验耗材应一次性使用。
1、主体结构:
主体为彩钢板、铝合金型材。室内所有阴角、阳角均采用铝合金50内圆角铝,从而解决容易污染、积尘、不易清扫等问题。结构牢固,线条简明,美观大方,密封性好。
2、标准的三区分隔和气压调节:
将PCR过程分成试剂准备、标本制备和PCR扩增检测三个独立的实验区。整个区域有一个整体缓冲走廊。每个独立实验区设置有缓冲区,同时各区通过气压调节,使整个PCR实验过程中试剂和标本免受气溶胶的污染并降低扩增产物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可打开缓冲区Ⅰ,缓冲区Ⅱ和 PCR 扩增区的排风扇往外排气,在实验区的外墙上和各扇门上都安装有风量可调的回风口,空气通过回风口向室内换气。
3、 消毒:
在三个实验区和三个缓冲区顶部以及传送窗内部安装有紫外灯,供消毒用。在试剂准备区和标本制备区 还设置移动紫外线灯,对实验桌进行局部消毒。
4、机械连锁不锈钢传递窗:
试剂和标本通过机械连锁不锈钢(不建议使用电子连锁方式)传递窗传递,保证试剂和标本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污染(人物分流)
5、 地面
地面建议使用PVC卷材地面或自流坪地面,整体性好。便于进行清扫,耐腐蚀。没有条件的也可采用水磨石地面,或大块的瓷砖(至少800mm×800mm)接缝需要小于2mm。
6、照明
灯具要选用净化灯具,能达到便于清洗、不积尘的特点。
室内需流通的空气,在室内中安装通风工程,从而得以确保风流的畅通性,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通风设备的防漏工作。一旦密封过程出现失误,就会让整个通风工程效果处于不理想状态。通风工程就是送风、排风、送风、气力输送、排烟系统工程的总称。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通风工程堵漏的正确步骤详情吧!
1、清理:确定灌浆孔位置、间距。将施工区域清理干净,并将表面析出物清除干净。
2、钻孔:利用钻孔工具,沿着孔洞周围钻泄压孔,钻孔须斜穿过主漏水孔,但不得将结构打穿。
3、埋嘴:观察主漏水孔压力,水流不急且压力不大时,可用快干堵漏剂埋注灌浆止水针头。当结构达到一定强度还未出现渗漏时,其它泄水孔分别安装膨胀止水针头,再用内六角扳手将其拧紧。若墙面出现慢渗情况,也应按照相应顺序安装膨胀止水针头。
4、灌浆:利用高压灌浆机试压,向灌浆孔内灌注化学灌浆料。单孔逐渐且连续进行。当相邻孔开始出浆后,保持压力即可停止本孔灌浆。待所有孔都灌完后,回到之前的灌浆孔,再次对其进行灌浆作业过程。
5、拆嘴:灌浆完成后,确认不漏,即可去掉、敲掉外露的灌浆嘴,并将灌浆液清理干净。
6、补强:用密封剂对易渗漏部位进行封堵,用聚合物JS防水涂料。
在通风工程中,要格外注意漏水情况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一定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修补,这样才能提升整个通风工程的质量。